俄罗斯最大的难题就是难以割舍远东地区!如果真的放手,或许能迎来新生。
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七百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面积的四成多,但住在这里的人却不到全国人口的5%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冻土层深厚,资源难以开采,成本又高。再加上俄乌战争的影响,经济形势非常严峻,仿佛命脉都掌握在别人手里。
面对远东地区,俄罗斯就像背着一个沉重的负担,既难以放下,也无法轻易摆脱。如果真的放手,会不会像当年出售阿拉斯加一样,获得一次喘息的机会,从而重新振作?这个问题摆在莫斯科面前,但答案并不简单。
远东地方很大,人不多,很难守得住
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占地695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面积的40.9%,但只有814万人居住在那里,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.1人,是典型的地广人稀。2024年,俄罗斯全国人口达到1.46亿,但老龄化问题严重,超过55岁的人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。年轻人多数都涌向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,远东城市如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,街道冷清得让人心慌。
生育率低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。在俄罗斯,许多男性有饮酒的习惯,这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生育能力,同时,许多年轻人对组建家庭的兴趣不高,对生育孩子更是提不起劲。远东地区的严寒气候也增加了生活的难度,冬季温度常在零下几十度,生活费用非常高。比如在雅库茨克,人们出门必须戴上厚重的帽子,取暖费几乎占去了他们工资的一大半。人口还在持续减少,官方预测,再过二三十年,远东的一些城市可能会变成空城。
远东地区的经济状况十分紧张。尽管地下藏有石油、天然气、黄金和钻石等资源,但开采起来非常困难,运输成本也很高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口,船只稀少,码头显得十分冷清。
到了2024年,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达到了2.16万亿美元,在全球排第11位。不过,这主要靠卖石油和天然气挣的钱。远东地区贡献很少。由于和乌克兰的战争,很多钱都被用光了,远东那边的建设和发展都停了下来。比如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一所学校,屋顶漏雨都修不起,老师们只能将就着上课。
从地理位置上看,远东地区与中国相邻,黑龙江的另一边,黑河市灯火辉煌,商业区车流不息,而俄罗斯这边却多是荒凉的原野。边境线很长,防守的成本很高,俄罗斯军队不得不在寒冷的风中驻守。哨所里的士兵通过跺脚来取暖,补给车辆则在泥泞的路上颠簸前行。俄罗斯虽然守着这块地,但实际上力不从心。
历史的回声中,领土的买卖留下了痕迹。
翻阅历史,俄罗斯也曾有过出售领土的行为。在19世纪,由于财政压力巨大,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7年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。当时,圣彼得堡的朝廷内部争论不休,但沙皇还是果断地签字,换取了一时的财政缓解。那时,阿拉斯加被认为是不毛之地,没有人预料到它日后会成为美国的宝贵财富。
在17世纪的时候,沙俄和清朝签订了《尼布楚条约》,明确了两国的边界,实现了和平相处。但到了19世纪中期,清朝内外交困时,俄罗斯又通过《瑷珲条约》和《北京条约》,占领了远东的大量土地。这段历史对远东的地缘政治影响深远。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,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远东地区的资源对俄罗斯来说开采起来较为困难,但对中国却至关重要。
目前,俄罗斯如果打算在远东地区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,方式可能不仅仅是出售,还包括合作开发或是边界调整。2013年,普京推出了远东发展计划,设立了多个特殊经济区,并将符拉迪沃斯托克设为自由港,目的是吸引更多投资。不过,效果并不理想。到2024年统计,23个特殊经济区中,真正活跃的并不多。人口持续外流,资金也没有得到有效注入。
中国提出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早就看中了远东地区的潜力。能源合作、交通建设和农业开发都是双方合作的重点。2023年,中国海关同意吉林使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内贸中转口岸,吉林的GDP增速达到了8.2%,在全国名列前茅,显示出远东合作的势头正在兴起。中俄在远东的能源项目,比如萨哈林的天然气田,建设工作如火如荼,技术人员们忙得不可开交。
俄罗斯国内却出现了分歧。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让很多人认为放弃任何领土都是背叛国家。在莫斯科的街头,抗议者高举着反对的标语牌,而在社交媒体上,各种争论也异常激烈。地方官员们也变得小心翼翼,比如哈巴罗夫斯克的政府报告中,措辞非常谨慎,生怕提到经济依赖的风险。而在远东的犹太自治州,规划文件中的合作条款写得含糊不清,以避免做出过多让步。
俄乌冲突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。前线战斗激烈,资金全部用在战争上,导致远东地区的开发资金被抽空。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渔港里,船只锈迹斑斑,渔民们无所事事,只能抽抽烟,聊聊天。只要战争不停止,远东地区的衰落只会越来越快,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也会越来越弱。
合作的好处摆在眼前。中国能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市场,远东的港口、铁路、工厂,都有望重焕生机。比如,一条从哈尔滨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高铁,货运列车呼啸而过,边境检查站的货车排成长龙。黑河的商贸区,能和布拉戈维申斯克连成一片,市场摊位热热闹闹,货物堆得满满当当。但俄罗斯能不能迈出这一步,还得看莫斯科的决心。
未来的选择,国家的命运还悬而未决。
假如俄罗斯真的放开远东地区,得到的资金能够缓解财政压力,同时也能减轻俄乌冲突带来的负担。现在,莫斯科的商店里商品丰富,市民们购物时脸上带着笑容。至于远东,可能会更紧密地与中国市场接轨,边境贸易变得活跃,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之间的车辆络绎不绝,市场内叫卖声此起彼伏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口,集装箱堆积如山,起重机忙碌地工作着。
如果固守远东,情况恐怕不会好。马加丹的公寓窗户破了也没人修,冷风直往屋里钻。雅库茨克的路灯孤零零地亮着,街上一个人影都没有。俄罗斯的经济压力会更大,国内的不满情绪也会爆发。圣彼得堡的街头,抗议的人越来越多,警笛声刺耳,场面混乱。远东的城市,恐怕真的会变成空城。
历史教训了俄罗斯。控制远东的成本早就超过了它们的能力。那里人少,经济不强,又要负担沉重的军事开支。守着这片地方时间越长,俄罗斯就越受拖累。当年沙皇忍痛割让阿拉斯加,才找到了出路。现在,远东的选择可能是俄罗斯最后的机会。合作开发这片土地,或者调整边界,都能让双方都受益。中国的市场、资金和技术,加上远东的资源和地理位置,结合起来就是双赢的局面。
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就像一道坎,很难迈过去。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里,地图铺开了,官员们来回走动,翻看着文件。远东的未来不只是国家间的竞争,更是国家命运的赌局。是放手一搏还是坚持到底?答案还没出来,但时间不会等人。
远东的冻土承载着俄罗斯的辉煌,也背负着它的沉重。放弃远东,是否能让俄罗斯重获新生,没有人敢保证。但如果继续坚守这块土地,衰落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~点此关注我~
正规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,配资炒股网站,如何炒股配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